秦朝灭亡之后股票配资查询,楚汉之争拉开了序幕,西楚霸王项羽和汉国主刘邦开始争夺这天下的统治权。这场战争最终以项羽兵败告终,这一代枭雄最终由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,落了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。
项羽作为战败方的首领,当时汉方在场士兵若能抢到这个项羽的尸体必定可以被刘邦重用。而在当时战场上项羽的尸体被分为了5块,抢到尸体的5个人都被加官进爵,其中有一人后代还出了皇帝,那这个人是谁呢?
抢项羽头颅被封侯
在当时楚汉相争,刘邦几乎是被项羽追着打,几乎从未打过胜仗,其实战况一度对刘邦是不利的。所以刘邦为了激励众将士,并且减少他们对于楚军的恐惧,便提出了斩杀项羽者可封万户侯。
果真,众将士皆被此举鼓舞,垓下之战一举歼灭楚军,吕马童、王翳、杨喜、杨武以及吕胜五人因抢到项羽的五块尸首被封为了万户侯。其他四人被封侯之后在历史上均无什么大的成就,唯独其中一人是例外。
展开剩余83%此人便是杨喜,由于其抢到了项羽的大腿,所以被刘邦封为了赤泉候。别看杨喜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,此人确实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人,但是其后代却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,甚至有一人成为了某个朝代的开国皇帝。
古人在领兵打仗时皆言:“擒贼先擒王”。在楚汉之争中取了项羽尸体的杨喜更是直接被封侯,让此人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士兵一下变成了可以呼风唤雨的侯爷。
后代皆官居高位
杨喜在历史上确实不值得一提,但是杨家后代子孙在汉朝成立之后的历史长河中确是人才辈出。
杨喜的曾孙杨敞就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。可能杨敞大家还是未曾耳闻,但是著名的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一书的作者司马迁大家都是知道的,而杨敞便是司马迁的乘龙快婿。
杨敞是在汉昭帝在位期间作为丞相参与国家治理的,当时汉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。杨敞这个人算是把三公职位、九卿职位以及丞相都做了个遍。可见,杨敞是一个在政治上卓有建树的人。
杨家的辉煌历史就是从杨敞开始的。杨敞的后代杨震、杨秉、杨赐、杨彪等人都官居高位,个个都是深受朝廷重用的人才。杨家在汉朝的历史真的是响当当的世家,为整个汉朝的发展也是做了无数的贡献。
杨彪之子杨修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的大名,此人是在三国时期为曹魏政权效力的人。这个人虽有政治谋略,但是他的命运不太好。由于曹操认定他参与了曹植和曹丕两兄弟的夺权之争,由此便落了一个被曹操处死的下场。
杨家男丁个个政绩卓越,杨家女丁也不甘落后。三国时期之后,魏蜀吴三国都未能一统天下,而是被司马家钻了空子,司马家建立了西晋王朝。而西晋武帝的两位皇后都是杨家之女。
杨家后代在唐朝当官的更是不少,在整个唐朝杨家出了整整11个宰相,唐朝能有如此发展,和杨家这几位宰相也是息息相关。
而且唐朝各个皇帝的皇后妃子也是有不少都是来自于杨家。所以杨家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真的可以用辉煌至极来形容了。
更有开国帝王出于此家
究竟是哪一个朝代的开国帝王出自于杨家呢?仔细回想不难发现,历史上只有一个朝代是杨家开创的,那就是隋朝,而这位开国帝王就是杨坚。
在南北朝时期,杨坚本是北周的一位辅政大臣,但是无奈他辅佐的是一位昏庸只知寻欢作乐的荒唐国君。可想而知,北周有这位一样国君,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。
所以在北周苟延残喘之时,杨坚便抓住机会,推翻了北周的统治。结束了分裂的南北朝时期,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,也就是隋王朝。
隋朝算是历史上存续较短的王朝之一,仅仅历经5位皇帝。但是基本上到了第2任皇帝隋炀帝时期国家就已经由盛转衰了,这也是隋朝历史上后三位皇帝几乎从来没有被提起的原因。
虽然这个王朝存续时间不长,但其所带来的历史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。首先,此朝开创了三省六部的中央集权制度,将一切权力收归中央,并且此制度唐朝也继续沿用。
其次,隋朝的隋炀帝开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,几乎整个封建时期都以此制度来选拔人才。
最后,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京杭大运河,带动了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。虽然隋朝就是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由盛转衰的,但是不得不承认隋炀帝选择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决定是正确的,这条运河的开通至今都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于隋朝有着重大贡献的人当然还得属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,建国之后便实行开皇之治,倡导节俭,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,杨坚在位时期可谓是隋朝最繁荣的时期。
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又重新统一了起来,隋朝之后便不再有分裂的时期了。
从杨喜抢项羽尸体首级开端,杨家辉煌的历史便开始书写了。谁能想到这个世家大族居然兴盛了1000年之久,这是历史上哪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时间跨度。
杨家前三代虽是平平无奇,世代承袭侯位。但是自杨敞成为宰相之后,杨家就仿佛开了挂一般,无论男女,人才济济。杨家既出了许许多多太尉、丞相这样的官员,更出了皇帝、皇后这样对于历史发展举足轻重的大人物。
一个家族究竟是有怎样的基因才能让后辈个个如此优秀呢!大概也是历史注定了,杨家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家族股票配资查询,这一切终究还是要感谢杨喜机灵的抢到了项羽的首级,赋予了杨家辉煌历史的开端。
发布于:天津市